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

閱讀 | 背叛:最不能碰觸的真相 Blind to betrayal


Blind to betrayal : why we fool ourselves that we aren't being fooled


書刊名 背叛 : 最不能碰觸的真相 / 珍妮佛.弗雷(Jennifer Freyd), 潘蜜拉.畢瑞爾(Pamela Birrell)著 ; 郭恬君, 楊琇玲譯
作者 弗雷 (Freyd, Jennifer)

出版項 臺北市 : 商周出版 :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; 新北市 : 高見文化總經銷, 2013
國際標準書號 978-986-2723-43-2 (平裝)

  • 信任的需求是一個強大的動能,讓人盲目的動能。
  • 揭發背叛的真相後,似乎都一定會因此得到新的認知:世界變了個模樣,原本信賴的人已不再安全。一旦發現背叛,人會重新組織對過去的認知---重寫歷史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反應。所以背叛對一個人對事實的認知有根本性的影響。一位丈夫曾經外遇的女人這麼說:「背叛跟自己的預期完全不同,讓人進退失守,讓你突然摔一大跤。就像是,我到底知道什麼?原本認為的事實全都推翻了。這種感覺無孔不入,深入心裡的每一吋,讓你懷疑所有事情。」
  • 孩子遭父母或照顧者背叛後,其中一個應對的方法便是責怪自己。這與無視背叛或忘卻背叛一樣。透過這種羞恥感,孩子可以保護與照顧者的關係。孩子責怪自己,而不是真正的加害者,藉此維持自己與虐待它們的照護者的連結。這在成人眼中看來可能是無法置信、也不可能存在的事,但卻是孩子面對長時間背叛時,維護家庭連結的實際策略。
  • 年幼的孩子無法理解這種混亂與失去方向的感覺,所以心裡開始天旋地轉,感覺一切都失控了。成人可以說得出,導致我們墜落的事件是什麼,孩子卻只會感到天旋地轉---試圖抓住世界中穩定的東西,什麼都好。如果這些孩子沒有其他可信賴的關係,遭受的背叛影響力又十分巨大,那麼孩子就只能想辦法找出自己做錯了什麼。這就是他們唯一能找到的穩定元素。
  • 美國人在生活中所接觸的一切都養成了我們崇尚公平正義的價值觀。問題是,其實生活中仍有不公義、不公平的事情,只是我們沒有察覺。不公義與不公平就是背叛,因為他毀壞了我們對制度的信任,違反了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由,而且每個人都一樣自由的這個承諾。
  • 只要某項資訊成為公開的事實(代表我們很清楚雙方都知道這件事),大家就無法再否認這項事實了。以背叛來說---例如外遇---某人可能知道另一半外遇,只是覺得攤開來講的風險太高。但若此人很依賴這段關係,或有十分強烈的依附情結,那就很難假裝不知道自己已經被背叛了。
  • 對背叛的直接反應---退縮或正面迎戰---很難一次又一次地刻意壓抑。無論如何,我們得耗費極大心力才能不斷假裝。更糟的是,表面的武裝總有一天會瓦解,心裡的真實感受終究會藏不住,使得我們亟欲保護的關係岌岌可危。如果是一個年輕人,根本沒有足夠的認知與社會歷練可以玩這種假裝的遊戲,想想他的處境會多辛苦。筆者認為,在這種情況下,天性提供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法:只要一開始就看不見背叛,就不需要假裝沒事了。當警方把伊蓮丈夫持有的色情圖片拿給他看時,他所經歷的情況就是看不見:「但你知道嗎,我看不見?我的眼睛(眼神往下)看著正確的方向,但我的腦子卻什麼也看不到。」他並沒有假裝看不見,而是真的沒有看見。
  •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很罕見,但很不幸的,盲視背叛卻很常見。盲視背叛讓我們看不見清楚存在的事實。

尚未看完,下次從p.75(4.體制背叛)開始繼續看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